在大众知识付费意识提升以及5G、AI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,“耳朵经济”强势崛起,成为消费领域新风口。以播客、有声书、广播剧、在线音乐为代表的音频作品,因使用场景多元、伴随性强、去屏幕化等特点,深受用户喜爱。无论是通勤途中,还是闲暇时刻,人们打开音频APP,就能在放松心情的同时,利用碎片化时间自我提升。
据艾媒咨询数据,2024年我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达5.4亿人,声音经济产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.2%,达5688.2亿元,预计2029年将突破7400亿元,展现出强大发展势头与广阔前景。各类音频平台不断涌现,市场竞争激烈,推动行业快速发展,但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,制约着这一新兴经济形态进一步壮大。为促进“耳朵经济”健康发展,提出以下建议:
一、优化内容创作与生产
(一)加大内容创新投入
音频企业要重视内容创新,加大对原创内容投资,挖掘潜力原创作者并建立长期合作,鼓励创作独特新颖的音频作品。同时,拓展题材领域,除热门的小说、音乐,还应涉足历史文化、科学知识、心理健康等,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。
(二)提升内容质量
全方位打磨产品内容,收录优秀作品,提升录制效果。录制有声书时选用专业配音演员,运用先进录音技术,打造高品质听觉体验。合理定价,根据内容质量和市场需求制定差异化策略,提高用户付费意愿。拓宽消费渠道,与电商平台、智能硬件厂商合作,实现多渠道分发。
二、完善产业生态建设
(一)政府扶持与规范
各级政府和部门应重视“耳朵经济”发展,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,通过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创新。引导企业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,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。加强音频市场监管,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,打击侵权行为,维护产业健康发展。
(二)加强产业协同合作
音频企业需加强上下游合作,形成紧密产业生态链。内容创作者与音频平台沟通,根据用户需求创作针对性内容;平台与技术提供商合作,提升制作水平和传播效果;与硬件设备制造商合作,优化播放体验。通过跨界融合,实现品牌、内容IP及合作产品价值升级。
三、创新平台运营模式
(一)拓展商业化路径
平台要强化声音技术赋能,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。除广告植入、付费订阅,开展听众赞赏、品牌合作等业务。深度开发“音频+直播”“音频+电商”“音频+出行服务”等新业态,结合场景提供增值服务。比如在“音频+电商”模式下,依据音频内容推荐商品,实现内容与消费无缝对接。
(二)提升用户体验与互动
建立平台音频社区,加强互动式音频社交,鼓励用户创作并审核推荐,实现价值转化。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需求,提供个性化推荐。加大在车联网、家居家电、智能穿戴等场景的音频应用开发,提升用户体验,增强用户黏性。
四、强化用户服务与监管
(一)提升用户服务质量
音频企业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,借助智能技术建立多元化、垂直化、细分化运营模式。推出音频周边产品,拓展IP衍生价值,如开发文创产品、举办线下活动。优化传播效果,创造沉浸式体验,提升用户忠诚度。建立完善用户反馈机制,及时处理投诉建议,改进服务质量。
(二)加强行业监管与用户引导
监管部门加强对音频平台监管,健全监管体系,消除监管盲区。督促平台规范秩序,加强版权保护,防止低俗内容传播。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增强甄别力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理性消费。消费者自身也应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,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。
来源:研究室
初审:乔政恺
复审:范云鹏
终审:宋祥辉